第32章求婿上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這兩三年間,莫維又升了半級官職,莫吉也以前所未有的斂聲屏氣、戰戰兢兢,終於也坐穩了從四品的位子,老太太、孫氏皆是出身名門,莫家在靖州官宦人家中不屬於拔頭籌的那批,但勝在家風井然、家道安寧,為姑娘們說門親事自然是不難的。

時值爛漫,逢百花節,這一年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,於是諸事都宜,官家太太們競相設宴相邀,順帶發揮媒婆副業,該相媳的相媳,該招婿的招婿,各家姑娘更是趁時奮力表現:貌美者多個臉,妖嬈者亭亭多邁幾步,才藝者多寫幾個字多撥兩下琴,都不濟者多做幾副繡品送人,哪怕找丫鬟代工也行,也能顯擺顯擺賢惠不是!俗話說,此時不顯擺,更待何時!

一時間,花團錦簇好不熱鬧,俞氏領著兩個菇涼參加不迭,忙活個不停!

雖此事由俞氏親力親為,莫老太也是有些指導方針的:庶女寧棠,身份有限,外加生母那樁事,如若對方深究起來倒不好看,不如相看個門第略低的殷實人家就好…

嫡女玉棠格散漫不馴,為人媳要好生教導,也不必想著高嫁為府裡爭光,找個門當戶對、知知底的人家即可…

俞氏雖然不忿,也點頭應了。

等玉棠被俞氏著當眾做過幾次詩,寧棠低眉順眼、半步不離俞氏,也被誇了幾番乖巧之後,這婚事開始漸漸顯出眉目來:寧棠那邊,與俞氏素來好的李參議夫人為孃家侄子求親,雖不是官宦人家,也算靖州數得上的大商戶,那孃家侄子出來做事頗早,很是能幹的樣子。

玉棠這邊,俞氏倒是主動活絡多了,她子雖強,但也不至於好高騖遠,到底有數,那些簪纓世族、王孫貴族之的莫府也攀不很上…

一個多月以來看來看去,俞氏中意的女婿人選有三:一為鄭大將軍的外甥,與玉棠年歲相當,由鄭夫人幫著相看。鄭夫人曾拉著玉棠的手誇她,似乎頗有意向…

其二是長樂伯的次子,雖無甚才幹,但家底如此基,還怕以後恩蔭不到官職?

還有一個是出生於湖州大儒之家的葛家二郎,年紀輕輕,已有功名在身,母家為一門兩學士的韓家嫡女,出了名的仁善寬厚…

其實除了這三家,也有很好的人選,例如某總兵家,某學士家,以及某些世家望族,可惜,無法確切知道人家內情,就往往會只看外在的風評,以她俞氏的本事,也未必攀得上情,想通過大伯那裡,未必能成事,搞不好還被敲好一番,如此這般,便算了。

許大學士家邀請賞合歡,李夫人與俞氏獨在一處磨蹭了許久,還不時地用她那利的丹鳳眉眼將一身鵝黃輕絹紗裙的寧棠打量幾番,末了,捻起將將吹落的合歡花瓣,似是心滿意足的樣子,遠處模模糊糊有閨秀唸叨著“雨晴夜合玲瓏,萬枝香嫋紅絲拂”的詩詞,甚是應景!

當晚俞氏回家把此事稟明,自然無甚異議,莫老太頷首,孫氏這段時間偷了不少閒,心下不安,趁此機會更是將俞氏誇了三遍。

這番親事成的順遂輕鬆,俞氏自覺長袖善舞,這方面頗有發揮空間,餘下時,為親女玉棠更加賣力。

鄭大將軍的外甥,隨舅父從軍職,膀大圓,俞氏見過一次,覺得略微莽了些,莫家好歹是書香世家,倒有些俯就的意思…但鄭大將軍這幾年勢頭正好,那外甥自幼喪父,長在將軍府,倒是當自家兒子養的,鄭夫人尤其寵溺愛護,此次更是一心為其張羅婚事,火熱架勢比俞氏更甚之!

第一回,鄭夫人共拉了十三位閨秀的手,珠圓玉潤、嬌纖細的小手一個個握過來,滑膩柔脂的白玉小臉一一細看過來,心內舒坦和煦如風撫過,這,要是都能娶進門該多好!

第二回,鄭夫人共送出了七個織金菱形荷包,且份量不輕,一一打量這閨秀們以及閨秀親媽們的表情;第三回,鄭夫人在自家新御賜的園子獨設了賞玩玉茗花的小宴,規模不大,倒也別緻,無姻親關係的只請了四家,雖從頭至尾未說什麼,倒也算極度盛情殷勤的款待了。

玉棠均在此列。

最後一次,鄭夫人攜厚禮親自造訪了莫府,與孫氏、俞氏相聊甚歡,還頗有耐心地陪莫老太言語一番,中間把玉棠叫出來又了一支雙魚兆瑞二瑪瑙釵。

外面不曉得,鄭夫人卻清楚地很,自己外甥跟老公一樣,是個古怪子,一般的閨秀恐怕合不來,初進門,人家姑娘必然想親親熱熱,碰上親外甥那團堅冰,搞不好就水火不容了…玉棠這樣的冷橫淡定,正好堪配!而且這從軍打仗,早早留下子嗣尤為重要,鄭夫人的眼睛將玉棠的比例仔細研究幾次,料定她是個好生養的,心中的滿意又多了幾分。

無論這鄭家外甥是否堪配,鄭家這麼上杆子地求親上門,俞氏覺得有面子。

長樂伯府的次子郭齊,是三人中年紀最長的,為何拖至現在還未結親,外間說法不一,傳較廣的版本是長樂伯為其訂過親,對方也是出身世家望族,只是遠在濟州之地,可惜姑娘還未長成便香消玉損,長樂伯府為忠義之家,次子為長情之人,必然不會緊趕著張羅親家,這就耽擱了這麼些年…

版本二為郭家訂下中的那姑娘與人早已私奔,家裡還瞞著不肯定捅出來,企圖拿個庶出的姑娘衝抵,結果被長樂伯府早早識破,而郭齊遭此大辱,生生憤懣了這些年,才把婚事耽擱了…

還有一個版本說那戶人家早已落敗,長樂伯府自然是看不上了,毀親對方也沒那麼容易放過,糾纏了這麼些年,才把這事了結,這才能給郭齊再度尋覓婚事等等…

實情為,那姑娘確是存在,只是當年兩家只是個口頭婚約,姑娘品行也確有問題,長樂伯府當然不願意了,還不敢給郭齊買官職,怕對方更不肯罷手了,兩家折騰了這麼些年,那家也不敢太得罪伯府,最後要了個妾位,等長樂伯府允諾等娶了正房再抬進門,這才了事。但長樂伯府這方面也筋疲力盡,只想給郭齊快點娶門親事,終歸還有這門妾室在後面等著,也不敢要求那麼多了。

長樂伯夫人親自出馬,相看了幾家,只願找個厚道人家,溫婉閨秀,以後也能太平些,莫家就在此列。

莫家的品級教養,正是長樂伯夫人想要的,俞氏又一團火熱地回應著,莫家的兩個小姑娘,打聽下來也沒什麼不妥。只是伯府此番慎重,一邊拉著俞氏,一邊也磨蹭著,一直沒明確表態,意思若隱若現著。

這高門娶親,能求到自家來,已經是極度幸運了,即使猶豫些,俞氏也深深理解!

最後再說這葛家二郎,去年中了探花,一時名動靖州,雖非出身官家,但親母為一門兩學士的韓家嫡女,也算抵過去了。自去年以來,對他家出結親意思的人家不少,不知為何拖到現在未成,開以來,葛夫人對於宴請聚會一個不落,通通出席,想是也有點急了!

外人不曉得,葛夫人自己一把辛酸淚,這兒子雖求得功名不費勁,但子耿得很,一心一意只要讀書,清高地令人煩憂,一開始滿口都是結親影響其用功,堅決抵制,差點被他氣死!磨了半年,終於同意先訂個人家。

可選擇的範圍不少,有些個老倆口還真覺得條件不錯,可是兒子又聲稱權貴人家不攀,富貴人家不求,諸種如此這般的挑剔,顯示自己如何一心只向賢,真是讀書讀傻了…老倆口對之十分無語,葛夫人順遂了大半輩子,不想到了晚年竟為兒子親事困擾,心裡狂冒苦水。

可是又不能由著他拖下去,所以此番定要找個匹配的讀書人家!葛夫人暗下決心。

這麼東瞧細看的,偶然跟俞氏搭上話,就覺得莫家不錯了,那莫吉不還是翰林院供著職不是,想著也是個有文化的,兒子估計也能少些異議…這番想著,葛夫人對待俞氏愈發親熱,話裡話外透出點意思了。

三家都這麼上道,親女如此炙手可熱,俞氏都有點飄飄然了!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