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提親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從長樂伯府返回,孫氏與俞氏臉都不算好看,接下去一個月並無動靜,眼看著年關將近,莫府上下也忙碌起來,為過年做著準備,不由得把襄南郡主這事拋在了腦後。

然,一,淮遠侯夫人卻主動親自上門,不多呈讓客套,便道,替襄南郡主為忠信王府二公子保媒,向莫府的三姑娘提親…一時間,福壽堂內,自莫老太至俞氏,空氣彷彿凝固,烹茶的兩個丫鬟在一旁驚得合不攏嘴!

那襄南郡主即使是答應了,也自是不肯親自上門,只託淮遠侯夫人出面,已覺得頗給莫家面子了…

靖州議親風俗,多少會事先通個氣,免得一方拒絕另一方面子掛不住,襄南郡主卻不管這套,可見相當自信,也對這門親事不甚滿意…她就不信莫家敢拒絕!

當然,莫家雖驚大於喜,到底是喜了!本不會拒絕…

淮遠侯府與莫府有親,有什麼話不會瞞著掖著,卻也說不出這忠信王府求親的內裡淵源,淮遠侯夫人為人厚道老實,也是前才得到郡主的囑咐,尚未來得及讓海棠與莫府通氣…當時,雖也極為好奇,郡主不說,她繞了幾圈也打聽不出,也就不敢問下去…如今,到了莫府,面對幾雙殷切的眼神,也沒太多話可說,只得不斷誇讚三姑娘是個有福氣的…

至於其他,淮遠侯夫人只說,郡主的原話是,如若貴府無異議,過了年,忠信王府會請人換庚帖,之後便文定下聘。

莫府雖喜,更多是狐疑!

幾經得失,倒也老實許多,莫老太嚴令換庚帖之前,這消息不準傳出去,生怕事有變故,到時候再丟自家的臉面…除去莫維、莫吉並孫氏俞氏,一眾小輩連文氏與心棠也瞞著。

用罷晚膳,莫老太尚覺得哪裡不妥,想了一想,單獨喚了俞氏過來。

見俞氏面不明地在下首坐定,盛老太太從錦緞軟榻上直起身子,“我原是不管事的,也不想多嘴多舌惹人厭,你房裡的是是非非我也從不過問…在青州三丫頭也頗吃了些苦頭,你是她嫡母,教訓她也是應該的…可這幾年你也越發逾禮了,是故,提醒你一句,這回的親事便不是你能手的…”俞氏心頭一驚,急切道,“老太太這話從何說起,兒媳一向對三丫頭與四丫頭是一樣的…”莫老太不睬她,繼續道,“無論忠信王府因何緣由願意聘三丫頭過去,咱們都沒有置喙的餘地,而且這程裕易,也算年輕才俊,咱們家雖大大高攀了,也不會攤上一個‘不恤女兒,貪慕富貴’的名聲…這回,三丫頭決計不能出什麼事了,看好你自己,看好姨娘們,若生了事,我莫家便也不留你了!”俞氏幾次動想說些什麼,卻又縮了回去,莫老太太看了她一眼,端著茶碗輕輕撥動茶葉,一旁的嬤嬤極有眼,輕聲招呼屋裡的丫鬟婆子出去,親自把人都趕出去,才又回到正房屋簷下侍立著,此時,正聽見“…這些年你也不容易…親家這事的確做得不地道,但往事已矣,再置喙也沒什麼意思…我與你長嫂也隱隱有數,不會虧待四丫頭…”莫老太太提高聲音,繼續道,“那嫁妝單子我也就不看了…到底是三丫頭的親孃,別的也就罷了,田產首飾是一定要跟著去的…”莫老太最後輕輕嘆了口氣,又補了幾句,“正安這兩次閨未進,以後總要打點的…你就當為他著想罷…”俞氏神情難看,揪著一塊帕子使勁兒狠扯著,終究不發一言。

雖離文定還早,莫老太、莫維也想到了嫁妝事宜,乾脆決定由孫氏出面,出了年關,便清點財物嫁妝,心棠這般高嫁,這嫁妝自不是莫吉一家的事了,少不得要為其大大添妝。

這年除夕,莫府倒是好好熱鬧了一番,在正堂大擺筵席,還放了好些爆竹,除夕之夜,莫家眾人窩在一起吃了年夜飯,一塊兒守歲至深夜。

尤其是莫吉,真可謂是,懷著火熱的心情,眼含j□j柔情,喝了個大醉,對著兒女們狂煽情;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俞氏刻骨寒冷的眼神,就差沒成利劍般向自己了,心棠不由得搐了幾下嘴角…

除夕之夜,此情此景,心棠不免也開始想想自己的未來:以她這個歲數,在靖州算大齡剩女了罷…再過些時,等府內覺得她是決計嫁不出時,是不是可以想個法子,金蟬脫殼,擺脫這莫名奇妙的“莫”府,噹噹繡女,過個田園生活去…

二月初,寒料峭,忠信王府便請了保媒來莫府下小定,等官媒從袖中掏出一張大袖灑金的紙折,莫老太、俞氏都輕輕鬆了一口氣…換過庚帖,這門親事就算定下來了,只等文定下聘了。

換過庚帖後,心棠才知曉,自己確已被“嫁”出去了!

而且嫁了位驚天動地的忠信王府嫡出二公子!只是不曉得幾隻眼睛幾隻鼻子…

以至於莫府上下人人對她敬畏討好,怪道,連莫吉現在對她說起話來,都眼神火熱,口氣綿軟…

回想去長樂伯府,見襄南郡主那天,自己分明沒有多說一句話、多走一步路啊…著實沒有什麼能引起郡主注意的地方…

她頗為摸不準頭腦:自己這個苦兮兮的穿越奮鬥女,惟靠繡幾筆花、賺點銀兩,什麼時候,也開啟了金手指?!

竟真有從天而降的親事…

過了半個月,不光是莫家,連靖州城內的各路顯貴,也頗為驚愕:忠信王府的世子,辭了爵位,決意到郊外蓮寺的大乘寺為國運祈福,這世子之位便落在了程家不顯山不水的二公子頭上,據說尚未娶親…這也便罷了,高門內部襲爵風波,每年都有那麼幾樁…

可是,各家夫人剛開始摩拳擦掌,為自家嫡女裁製新衣…又傳來消息,這程二公子剛聘了莫家三姑娘…沒錯,您沒聽錯,就是傳聞中宮寒遲遲未找婆家的莫三!

震驚之餘,也耐人尋味…

一時間,不管忠信王府還是莫家,甚至這兩家的各路姻親,都開始賓客盈門起來…

襄南郡主似早有察覺,早就“身染小恙,需臥靜養”勿論你是那閣老子,還是將軍夫人…通通不見!

莫家卻不敢這麼有樣學樣…

包括莫老太在內,連著孫氏俞氏文氏三個,連來送往,頗為疲憊…不管面對誰,還得小心殷勤著…即便那程二公子真是有問題,這莫家也佔了大便宜不是!

當然,這幾人也說不出來什麼…自家的偵探工作水平有限,不知內情!

於是,關於這樁親事的各路謠言喧囂直上!且越炒越熱!

就連莫府內,雖上下對於攀了這門親事頗為喜氣洋洋,也不住各種猜測:看二門的小廝莫二狗覺著:這忠信王府的新世子不會是跟自己一樣,好龍陽之風罷!想著想著,他突然有點興奮,以及失落!

大廚房裡忙活洗菜活計的孔大娘嚷嚷著:這新世子必定是自己不能生,所以硬要娶咱們府的三姑娘,賴在咱們姑娘身上,好把這事掩蓋過去…她一邊嚷著一邊比劃著處,濺起一眾水花:等到三朝回門,見了新姑爺的樣子,你們就知道俺說的對!

莫吉新納的通房寒山喃喃:大抵是這程二公子心尖上的是某位青樓花魁、風塵清蓮…所以要娶個能夠扁的嫡,方便安置外室…

福壽堂整理話本子的小丫頭眼神離,輕聲軟語:定是這忠信世子之前見過咱們家三姑娘,電石火光之間,此人在那燈火闌珊處!就這麼四目相對間,一見鍾情了!

心棠彷彿兩耳不聞窗外事,她一向務實:這出閣之後,尚不知忠信王府水深水淺,總要趁現在,多趕點繡活出來!

不過幾,莊嬤嬤卻送進來一封信箋,寥寥數言,內容卻很豐富:首先,程二公子便是那求繡畫之人,與心棠有前緣在先,不失為天定一樁好姻緣;其次,城內各路謠言,毋須擔憂…別的勿論,這程二公子的人品秉,絕無問題,;最後,黛繡出世,對錦繡閣的生意

大家正在读